万物互联时代将至,物联网产业成为网络强国的

日期:2022-12-09 13:52:2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移动互联网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石,而物联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物与物相互连接的互联网”,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并扩展的网络;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并扩展到任何物品之间,实现万物互联。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举例来说,包括无人驾驶、人脸识别、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等均是物联网的应用实例,物联网已经涵盖了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物联网行业目前已是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物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应用对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如何?“万物互联”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推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本篇将着眼于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体系,梳理其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政策趋向。

1、物联网浪潮澎湃

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

在今年11月举行的首届移动物联网大会(2022)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表示,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网络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络。截至9月底,全国NB-IoT、4G、5G基站数分别达到75.6万个、596.2万个和222万个。

二是用户规模取得新突破,截至9月底,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累计达到17.5亿户,较年初增长3.5亿户,占全球移动物联网连接总数的比例超过70%。

三是融合应用打开新空间,形成车联网、公共服务、零售服务、智慧家居等4个一级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3个千万级应用。

四是产业生态塑造新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国内移动物联网芯片和模组企业精耕细作、乘势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定优势。

今年8月份,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6.98亿户,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16.78亿户,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这意味着移动物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促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带动产业实力不断提升的新力量。

2、利好政策频落地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为推进我国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在产业战略规划、技术标准研究、资金和工程专项等方面,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激励措施。

早在“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国工信部便印发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表示我国要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

“十三五”期间,物联网被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速推动物联网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逐步尝试“物联网+”形式的业态模式转变。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首次提出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量化指标。

而在2020年后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始了深入推进物联网全面发展的过程。2020年,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等。

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

《行动计划》提出了四大行动12项重点任务,一是开展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二是开展产业生态培育行动,聚焦培育多元化主体,加强产业聚集发展。三是开展融合应用创新行动,聚焦社会治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消费三大应用领域,持续丰富多场景应用。四是开展支撑体系优化行动,聚焦完善网络部署、标准体系、公共服务、安全保障,完善发展环境。

同时,《行动计划》以专栏形式列出了各项任务落实的具体指引。为保障四大行动落地实施,《行动计划》明确了优化协同治理机制、健全统计和评估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2022年9月,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围绕智能家居、网联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的生活智慧化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工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应用,智慧消防、环保监测、智能表计等领域的治理智能化应用,征集优秀案例,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

3、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标准缺位阻碍发展。目前,国际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国内更是如此。物联网产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多个企业,行业跨度较大,不同行业的要求和用户需求也各不相同,因而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物联网应用都很难行成统一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物联网项目不能互通,这无疑增加了物联网领域广域化全程全网的应用难度,阻碍了物联网的长效发展。

二是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核心技术是决定物联网产业能否发展长远的关键因素。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存在年限较短,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够的问题。当前,中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如RFID关键技术、计算与服务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三是信息安全亟待解决。随着数以亿计的设备接入物联网提供创新、互联的新服务,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诈骗和攻击行为随之增加,对用户隐私、基础网络环境的安全冲击尤为突出。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黑客入侵、数据泄露”所带来的网络安全不仅会侵犯个人和企业利益,同时也会对国家社会造成威胁。

四是规模应用尚待时日。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已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和示范,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保护、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国防军事等领域取得了进展。然而,我国物联网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和部分示范应用的发展初期阶段,大部分技术仍停留在理论与实验阶段,而只有物联网实现规模应用,才能为其技术和产业提供用武之地,才可以实现物联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

4、未来政策趋向

2022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作为未来数字经济重要底座支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也对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接入能力、应用场景等做了重点布局。

一是明确列出了物联网需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方向,包括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产业。

二是在基础设施方面,鼓励物联网感知设施作为智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目前,“数字孪生城市”正在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热点,通过交通、能源、安防、环保等各系统海量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可实时全面的感知真实城市的运行状态,构建真实城市的虚拟镜像,支撑城市监测、预测等各类应用,实现城市智能管理和调控。

三是在接入能力方面,要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接入能力是物联网核心基础能力,具有基础设施属性。所谓固移融合,即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发展,固移融合就是要促进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进一步深入配合,形成坚强的“接入——回传”网络系统。而“宽窄结合”是从物联网节点对接入资源支持的角度来看的。近年来,我国的物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在不断推动宽窄结合的合理布局,包括5G网络的商用,带来eMBB能力,满足宽带、高速率物联网接入能力的要求;推动NB-IoT网络建设,预计当前NB-IoT基站数已超过100万,形成基本的窄带接入能力等。

四是在应用场景方面,鼓励物联网在市政公共设施和建筑方面的应用。一直以来,城市公用事业是物联网应用的主要场景。举例来说,目前水表、燃气表已成为NB-IoT连接规模最大的设备。当然,仅仅实现抄表的智能化远远不够,以智能抄表为契机,推进物联网在整个行业的广泛深入应用才是目标。